4.4 最佳实践
接口隔离原则是对接口的定义,同时也是对类的定义,接口和类尽量使用原子接口或原子类来组装。但是,这个原子该怎么划分是设计模式中的一大难题,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规则来衡量:
- 一个接口只服务于一个子模块或业务逻辑;
- 通过业务逻辑压缩接口中的
public
方法,接口时常去回顾,尽量让接口达到”满身筋骨肉”,而不是”肥嘟嘟”的一大堆方法; - 已经被污染了的接口,尽量去修改,若变更的风险较大,则采用
适配器模式
进行转化处理; - 了解环境,拒绝盲从。每个项目或产品都有特定的环境因素,环境不同,接口拆分的标准就不同。深入了解业务逻辑,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接口。
接口隔离原则和其他设计原则一样,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设计和筹划,但是它带来了设计的灵活性,让你可以在业务人员提出”无理”要求时轻松应付。
贯彻使用接口隔离原则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接口一个方法
,保证绝对符合接口隔离原则(有可能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),但你会采用吗?不会,除非你是疯子!那怎么才能正确地使用接口隔离原则呢?答案是根据经验和常识决定接口的粒度大小,
接口粒度太小,导致接口数据剧增,开发人员呛死在接口的海洋里;
接口粒度太大,灵活性降低,无法提供定制服务,给整体项目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。
原文链接: 4.4 最佳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