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3.7 门面模式
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开发,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复杂,系统会生成大量的类,这使得程序流程更难被理解。门面模式可为这些类提供一个简化的接口,从而简化访问这些类的复杂性,有时这种简化可能降低访问这些底层类的灵活性,但除了要求特别苛刻的客户端之外,它通常都可以提供所需的全部功能,当然,那些苛刻的用户仍然可以直接访问底层的类和方法。
门面模式( Facade
)也被称为正面模式、外观模式,这种模式用于将一组复杂的类包装到一个简单的外部接口中。
现在考虑这样的场景:有一个顾客需要到饭店用餐,这就需要定义一个Customer
类,并为该类定义一个haveDinner()
方法。考虑该饭店有三个部门:收银部、厨师部和服务生部,用户就餐需要这三个部门协调才能完成。
程序示例
本示例程序先定义一个收银部,用户需要调用该部门的pay()
方法来支付用餐费
1 | public class PaymentImpl implements Payment |
程序接下来要定义一个厨师部门,用户需要调用该部门的cook()
方法来烹调食物。
1 | public class CookImpl implements Cook |
程序还要定义一个服务生部门,用户需要调用该部门的serve()
方法来得到食物
1 | public class WaiterImpl implements Waiter |
接下来实现Customer
类的haveDinner()
方法时,系统将有如下代码实现
1 | public class Customer |
正如上面的代码所示, Customer
需要依次调用三个部门的方法才可实现这个havaDinner()
方法。实际上,如果这个饭店有更多的部门,那么程序就需要调用更多部门的方法来实现这个haveDinner()
方法—这就会增加haveDinner()
方法的实现难度了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为Payment
、Cook
、 Waiter
三个部门提供一个门面(Facade
),使用该Facade
来包装这些类,对外提供一个简单的访问方法。下面是该Facade
类的代码。
1 | public class Facade |
从Facade
代码可以看出,该门面类保证了Payment
、Cook
、 Waiter
三个部门,程序的粗体字代码对外提供了一个简单的serveFood
方法,该方法对外提供了一个用餐的方法,而底层则依赖于三个部门的pay()
、 cook()
、 serve()
三个方法。
一旦程序提供了这个门面类Facade
之后, Cutsomer
类实现haveDinner()
方法就变得更加简单了下面是通过Facade
类实现haveDinney()
方法的代码。
1 | public void haveDinner() |
从上面的程序可以看出,如果不采用门面模式,客户端需要自行决定需要调用哪些类、哪些方法,并需要按合理的顺序来调用它们才可实现所需的功能。不采用门面模式时,程序有如图9.8所示的结构。
从图9.8中可以看出,两个客户端需要和底层各对象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调用,无疑增加了客户端编程的复杂度。使用门面模式后的程序结构如图9.9所示。
从图9.9可以看出,当程序使用了门面模式之后,客户端代码只需要和门面类进行交互,客户端代码变得极为简单。
阅读到此处相信读者对Spring
的HibernateTemplate
类有点感觉了,当程序使用HibernateTemplate
的findo
方法时,程序只要此一行代码即可得到查询返回的List
。但实际上该find()
方法后隐藏了如下代码:
1 | Session session=sf.openSession(); |
因此可以认为Hibernate Template
是SessionFactory
、Session
、 Query
等类的门面,当客户端程序需要进行持久化査询时,程序无须调用这些类,而是直接调用HibernateTemplate
门面类的方法即可。
除此之外, Java EE
应用里使用业务逻辑组件来封装DAO
组件也是典型的门面模式,每个业务逻辑组件都是众多DAO
组件的门面,系统的控制器类无须直接访问DAO
组件,而是由业务逻辑方法来组合多个DAO
方法以完成所需功能,而Action
只需与业务逻辑组件交互即可。在这种设计方式下, Java EE
应用的各组件有如图9.10所示的结构。
原文链接: 9.3.7 门面模式